2022年个人总结:重新“发明”主观主义

算是两年的一个总结吧。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两年的外部环境可以说是不好评价了。但也就是这个“不好评价”的外部环境,反而给内部了一个验证的机会。
总的来说,虽然还没到运用自如,但至少所谓“主观主义科技”算是点出来了,以至于至少我觉得我已经差不多看到最终统一的曙光了。


反极端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

首先,这里先说明,是反对极端的客观主义,而不是反对客观主义。显而易见,意图就是避免所有的事物都全部都采取客观标准,自然的,根本意图就是为了给主观判断提供一定的合法性。

极端客观主义

我这里说的极端客观主义,是对客观主义的一个极端化。

首先客观主义是说:我们的知识是客观的,不是想象出来的。举个例子,我们看到一张桌子,我们知道这是一张桌子。如果我认为桌子这个认识是客观的,那么即使我背过身去,我仍然会认为桌子在那里。反过来,如果这些知识是主观的,则我可能不认为桌子还依然存在。

于是,我这里极端化的客观主义是指:我们对于一切事和物的知识都是绝对客观的,是完全排除了一切主观感受和判断的。“这里有一张桌子的存在”是绝对客观的,和人的主观意志没有任何关系的。

客观主义的合理性:
我认为客观主义的合理性是天然的,否则也不至于到了人人视客观主义立场为政治正确的地步。但这里还是多啰嗦一下,简单的举例说明一下客观主义的合理性。
我个人从来没有见过某张桌子。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是一张桌子的知识本身。不论我认识到了没有,只要这张桌子的物质就在那里,那么桌子在那里的知识就是客观实在的。哪怕人类突然消失了,也不改变这张桌子在这里的客观事实。

主观主义的合理性:
这个就是困难的地方了,但我认为,主观主义的合理性才是精妙之处。
虽然对我来说,桌子的确是桌子。但是对于白蚁来说,那不是桌子,那是木头。如果人类灭绝了,海豚建立了海洋文明。以他们在海水中漂浮的状况来看,他们永远不会需要桌子。他们只知道那里有一些木头。
因此,“这是一张桌子”的知识其实是人主观的。

再进一步,把桌子换成先验的物理定律。虽然进了一步,但本质是一样的。更进一步,换成纯粹先验的数学,也是类似。但这些太哲学了。我能想象未来和现在我对这些东西的名词混淆的可能性,但我完全不能想象这些概念从我脑子里消失。因此就简单说明,不多深入。

反对极端客观主义

“给我这个世界上最诚实的人写的六行字,我一定能从中找到足够的理由来绞死他”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问题的根本在于:世界上很多东西本质来说就是主观判断。

举个例子:如何说服团队把web改成app。(这里指把一个网页改成桌面客户端重新写一遍)
原始需求是:要提供一个柜台机来做线下服务。要么用web做,就意味着使用浏览器的Kiosk模式;要么用类似JavaFx或者Qt做,就意味着写一个桌面程序。
而现状是:现在整个项目都是web。
问:如何选择。

如何我们但就极端的客观主义立场考虑这个问题,一定会陷入死胡同。
先脱离项目来说,如果app做Kiosk系统在客观上就是绝对比web好(为了方方便想象这种场景,我们可以假设浏览器就没有Kiosk模式这个功能,那web是客观上做不了),那么这根本就不会是一个问题,没有人会选择web来做Kiosk。
再加入项目的“客观”情况来说,既然app和web各有优劣,那总归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说web省成本,而且是长期成本。他说安全问题不能忽视,我们不能扩大攻击面。

因为这本身就是主观价值判断。如果一个公司,就是极端风险厌恶,就是安全是最高优先级。那么果断app,甚至自己开发一个操作系统,杜绝一切用户利用操作系统的可能。

所以,为什么不能用app?就是价值判断,就是屁股坐在那条板凳上,而不是app和web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综上,反对极端客观主义的意图就是避免所有的事物都全部只采取客观标准。根本意图就是为了给主观判断提供一定的合法性。

当然,客观主义也是重要的。也不是说,我就是主观上偏好web,就因为反感而不用app。而是主观客观都要一起考虑,客观上,web和app分别有啥特点,主观上基于这些特点,再来说判断。比如,我的业务就是特别机密,那么甚至为了Kiosk定制一个操作系统也不是不行。
反过来,再防一手“万事客观要先行”或者“客观认识是基础”的可能。最典型的就是现在我们要从零开始做且只做一个Kiosk的系统,也没啥特别的,只是所有成员都是Java出生的全栈。那主观上就是直接偏好JavaFx,至于web甚至不值得考虑和权衡。这种场景,主观判断既是先行又是基础。

鸣谢

不仅仅是这两年了,因为正视主观性的这个点本身其实也不是这两年发生的。
这几年里,不论是正面的直接传递和培养,或者是直接反过来一次次的用各种不同的“改app”来锻炼。我还是都表示非常感谢。

之所以要在这里写下这个感谢,就是为了进一步延长对这些事情的记忆。非常感谢那些花了半年来让我学习一些之前没做过的事情的人。也真心非常感谢花了两年来逼我验证我之前学到的东西的事。
就目前来看,我保底估计的记忆时限是五到十年。但我一般的来估计的话,以这一波对我的改造之大,记个十年二十年也不是没有可能。

至于有些别的更早的事情,不是我忘了,而是当年我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但规则就是规则,我只能靠慢慢磨到有足够的理由改规则且溯及既往的时候才能真正修正我的行为。
虽然甚至从长期来看,这些修正都无法修补什么。但是人的命运谁有知道呢?

至于记住,甚至经常回味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事情累吗?累。但除了物质的钱以及肌肉记忆之外,记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而且和别的财富不同,记忆被回想的越多,保值的时间越长。(这也是为什么我每年都尽量要写总结,哪怕是伪史,到了将来也不是一点信息挖不出来)


主观主义带来的问题

主观价值输出的安全性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在大约三年前,在被要求专门做传递和输出价值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提出。但现在再一次提出,比当年提出的时候我觉得更加系统了一点。
因为非常明确的明白了主观价值取向对判断的影响程度,同时反过来观察我自身内部的价值观念是否真的站立得住?这些都明确的暴露出了主观价值输出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举个例子,假如我传导了一个重视实在不管虚名的价值观念,或者反过来,传递一个“名不正则言不顺”的价值观念。假如竟然真的传递成功,其影响是我无法控制甚至无法预估的。
比如,其实整体环境并不重视名不名的。但是恰巧人家家里就是“名正言顺”神教的坚定信徒。就很危险。

自身主观价值的稳定性问题

由于财政系统本身的特性,一直以来我都在强化视角变换。
比如考虑现金的时候,绝不考虑预算和投资的问题。考虑服务器预算的时候就绝不考虑午饭的钱从哪里来。
至于不同视角相互冲突的问题,就是不断辨析,甚至左右互搏。

而这两年,主客观主义的判断已经相对熟悉的情况下。主观价值的稳定性本身就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了。
根本问题就在于,一件事情自己产生两个相悖的第一反应的情况越来越多。就比如“改app”这种,随手都能找出一些理由来合理化。

这其实对我自身的实际主观价值取向有一定的冲击。尤其在一些我自身没那么笃定的问题上,以前可能本已经是几个方向选利弊。现在不仅是几个方向的利弊,而且还是几个方向背后代表的不同的价值取向的选择。
每次的选择一定程度上都是对我自身主观价值的一次拷问和冲击。

举个我日常吃回锅肉的例子,回锅肉好吃,但是油太多。而我希望控制每周吃回锅肉的次数。
这个就有两种价值了,好吃的食物可以获得好心情,心情好就能多活两年;但吃少油的食物也能多活几年。瞬间就变成了生命的长度与宽度的两难问题。
幸运的是,这种问题还不是必须要选择,至少这个问题我可以选择不控制。


投资状况

虽然还没到最终结算,但是基本上跑不了了,妥妥的-3%到-7%左右。国内亏得少,主要是国外得亏得多。

首先还是今年大环境比较难,就连债券得收益都比往年低些。所以亏损基本上是不能避免的。所以亏损本身还好,关键是亏5%太多了。
分析原因,大体来说是国内当初配置得时候比较早,整体配置也还算是比较仔细,还是比较保守和注意抗风险。
但国外配置就比较粗放,股票的占比太高了。赚的时候呢,确实有的赚。但亏得时候也亏得厉害啊。于是就导致了今年每个月得年化收益率看上去就像是坐过山车。


明年的方向

外部环境明年就不指望了,所以也是没有办法,整体方向上可能要做一点创新了。主要可能会需要保守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为什么要保守

显而易见,内部环境由于新“技术”的“发现”,可能会开始一定的“重构”。而这个过程基本不太可能是平稳的。
相比之下,外部环境反而还能稍微挣扎一下。但是也越来越凶险。

之前可能只有外环境比较难,现在内外都难,只能把保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财政

短债比计划年初开始就拉到10。后面要不要再涨再看。

全面削减日常开支用度。设施升级的预算将削减50%,餐标准备削减25%并且平时只允许吃杂菜饭,服务器方面暂停一些扩张。

投资方面开始有计划的削减股权类投资。尤其是国外的部分,需要经快调整配置结构。

反主观主义

考虑到主观主义科技目前甚至不能100%保证不会伤到自己,所以非必要应当全面禁止使用。当然,如果出于必要的防御为目的,还是要随时准备拿出来。

因此,一方面,主观上要尽快熟悉并且习惯反僭越的思想。二方面,要贯彻落实凡事“三思”的基本方针。三方面,平时多练习,要把主观价值选择给练到炉火纯青。

目前这几个主要的阻碍是,财政的处罚力度不够或者副作用太大。而以前的体罚机制又废弃太久。所以还是得加紧修正。

反外部影响

虽然还是感谢这两年来外部环境不断催着我进化,但是这种影响太大了。很难保证下一次外部环境会添加什么样的影响。

因此,对于外部影响背后所蕴含的可能的有害的价值取向,要全面的提高警惕。要定期的检查、分析、验证这些错误的价值观。
一方面防其驱使,二是防其影响,三是作为工具学习收集。

另一方面,赶紧抓紧读书。
倒不是说要完全吸收这些书籍里的思想和认识,而是以一种可控的手段不断接收各种不同的经过验证的价值取向。

调整寿命预期

之前做的计划,是考虑我不幸需要活到150岁才死的情景,毕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近忧太多了,需要将视角拉近。因此,开始做35岁退休,50岁去世的准备。

考虑到年岁不多,各方面又这么困难。每天都要当最后一天来过。


人皆有一死,只恨自己早生了500年。“无父无君,弃国弃家”那是人家还有时间的人的资本,而我只能想着“倦鸟归林,落叶归根”了。

蜀ICP备190189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