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3:财政危机

💡
不知道会不会连载,但是反正危机多。写一个算一个,先从简单的、客观的写起。(这算不算一种虱子多了不咬?)
⚠️
财政危机只与内部财政管理有关,外部收入的作用多少显得有点杯水车薪。内容有无病呻吟,甚至有点秀的嫌疑。

首先,作为背景。现金部门考虑了半天之后,选择进一步提高现金短债比。这个是对整体风险的评估,是其他各种危机在财政上的体现。这是一个既定事实。

随着现金短债比的目标变化,那么现金将出现短缺。能在现金部门解决的事情,就不要去考虑预算部门的问题。
毕竟,两个部门的帽子都是我一个脑子不停切换。很容易猪脑过载的。

随着现金短缺,给投资部门的输入会迅速下降。这本身也没什么问题,如果投资部门本身运行良好的化。

但是问题就在于:投资部门本身运行存在很大问题。

那么,我将带上审计部门的帽子,一点点的来记录整个问题的原委。
虽然我知道,可能短短10分钟前,我还戴着投资部门的帽子思考怎么修复。但是现在我戴着审计部门的帽子。所幸,我还有力气保证对内审计的公正
如果投资部门有罪,我将毫不犹豫的击毙投资部门的相关责任人,即使这个人是我自己的。
如果投资部门无罪,那么哪怕亏损是100%,我现在直接对外破产。那么投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不应该受到任何指责。


2022的结构破坏

首先,第一个事实是:2022年的投资,股票相关的投资占比达到了总资产的25%-30%。
显然股票投资是属于较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对这类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审计部门的预期是通过严格限制占比,来控制这类投资对整体资产的影响。同时,也预期说严格限制投资上限以做到均摊风险。
但是,截至2022年末,投资部门一直在持续增加股票资产占比。同时注意到一些如果不考虑实际亏损,对于某些股票的投资严重超过了投资上限。

因此,客观上,截至2022年末,投资部门的长期违规持有超额的股票资产。

其次,第二个事实是:虽然截至2022年末,债券和定期存款占比恢复到了50%。但是根据2022年Q4的记录,整个Q4大量的做了定期储蓄。
因此,显而易见的,2022年末的50%的占比本身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占比。也就是说在集中的补充了定期储蓄之后,低风险的占比距离最理想的比率仍然存在差距。

因此,有理由指控:虽然2022年末低风险资产的占比有所恢复。但是纵观整个2022年,低风险资产占比持续不足。

最后,第三个事实:剩下中等风险的投资占比仅占20%左右。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截至2022年末,资产占比存在严重的问题。整体风险过高。


Guilty or not guilty

我认为这是投资部门故意的行为。

首先,对于超出投资上限的投资项。注意到投资部门为这些投资专门起了一个独立的分类和标签。也就是说,明显是在投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项投资具有远超其他同类投资项的占比,故意进行区分。
因此很明显,超出投资上限的行为是投资部门有意为之。

同时,可以排除特殊分类干扰对整体结构的理解困难。
事实是:特殊分类的占比本身并不高。而且,这些特殊分类包含的都是高风险类别投资。因此,只需要看一眼低风险和中风险的占比就能立刻发现问题。而且,根据记忆,我记得我有看到过。

综上,投资部门有罪。


资金缺口

枪毙完罪犯,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弥补。
结构失衡就需要调整结构。调整结构无非就是两个操作:1. 缺的补;2. 多的卖。

要说卖,那就会需要考虑卖谁?以什么理由卖?
结构的错误是结构的问题。具体到投资项,你投资部门说卖,那你得给个理由吧。正在盈利的不能卖吧?
毕竟当初买的的时候,也都是审过的。很多长期的也不是冲着几个月赎回去的。这个时候说卖,怕是有点难。

于是资金缺口就出来了。卖完还不能调整的,就只能靠补。就像是去年Q4全是定期一样,结构不对,那就缺啥补啥。
关键就在于,补是要钱的。现金系统也要补充现金了,没钱来支持投资部门补亏空。

恰巧,占比过多的是股票这种高风险的。那如果要靠补其他的,这个缺口就比较的离谱了。


程序与实质

其实实质很容易实现,我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赎回任意一只股票。只要赎回,再转移到需要的地方,实质很容易实现。

问题在于,实现结果有时候并不解决问题

比如,如果最后2023年整体股市大涨。那么,我很自然的就会认为:就是当初审计部门太过于严厉,过度限制了风险,导致没有吃上这一波红利。那么,到了2024年,如果股市再大跌的时候,我可能全副身家都在上面。
反过来,如果2023年最后大跌。那么,维持结构的决定是我亲自下的。我有理由认为我拥有足够的自控力和判断力。那么2024年股市大涨的时候,我可能全副身家都存了定期。

维持流程的目的并不是说要妨碍实质的实现。而是因为最终的结果会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而我并不能完全保证我的每个决策都是将来不会后悔的。
因此,我站在投资部门的角度,我宁愿plead guilty,并且承担亏空的后果。

如果2022年,我的资产分布是合乎预期的,假如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的亏损规模。那其实很好解释:因为疫情不可控的因素。这并不是我的决策失误或者判断力不足导致的问题。我可以重新审视程序,看看哪里可以再调整。
但是,现在我就很难解释了。我只能认为,我过度信任我自己当时的判断,而不是信任我过去几年一点点强化的规则。


违规后果

跳出审计部门的立场,站在投资部门的立场。坦白来说,去年的亏损其实更多就是应该归因于整体投资环境。因此,我到不需要为去年-5%而感到难过。

但是,认罪的后果是,我承认了2022年的资产结构不合理。而且,我竟然没有遮盖过去,搞得被审计发现了,甚至我知道,是审计不得不发现了。
再简单的分析一下,我发现2023年好像还不好纠正过来。那就意味着,我明确的认识到:我的资产的风险过高。

或者换句话说,我的面对的风险过高。再换句话说:我并不安全

另外,认罪意味着,我会自动take一个目标:偿还债务……
这么大笔亏空,光想想就够我头疼的了。而且,想想看2023年末的时候,就算结构审计过了,也得掉层皮。


对2023的整体影响

虽然有风险,但是还没有触发,所以目前所幸没啥外部影响。
但这个就像是叠buff,每个buff都很轻,但是叠起来就厉害了。

总之,对2023年的影响说到底就是:储蓄的可靠性下降。

根据我风险部门的一贯立场:有风险就是g了。那么站在风险部门角度的描述是:2023年可能会失去储蓄的支撑。

于是,抛开事实不谈,我现在没有储蓄的话,怎么应对其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