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只是想给我的人生转个折
好久没写东西了。
之前好几次想写点什么,但总是写到一半觉得写的不对,又说不上哪里不对。于是不得不放弃。毕竟不放弃的结果就是过几年回头考古的时候疯狂的嘲笑自己。
最近压力实在太大,不是那种健康的压力,而是不健康的压力。想来想去,确实是路线规划不太对了。所以就想要说看怎么调整方向。
转折
可能是我还太年轻,依然意识不到一些转变是由于很多潜移默化变化积累而成。也可能是我还太年轻,年轻气盛,总是过度强调我对自身转变的推动作用。
总之,我觉得我的人生路线不是光滑的曲线,而是一段又一段的折线。而现在的这一段路,走的太远了,我觉得是时候转向了。
既然是转折,那必然不能小修小改,而我又没什么能力去快速改变外部世界。那很遗憾的,还是只能主观思想搞个急转弯。就看这个转弯需要多少时间了。
废话够多了。简而言之:
1. “家庭和关系”的优先级调到最高。
2. 把自我认识与和解的优先级调到次高。
4. 放任除前两项之外的其他事项发展。包括财政,神学和工作。
家庭和关系
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只有事到临头了才知道可怕。
我记得当年应该是我高中的英语老师说过,大意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你们身边的人会越来越少,到时候你们才知道。
很遗憾,因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今天我才真的算是领教了。
甚至都不是恐惧。只不过是看到了所谓的“流程”,一个人的流程。
毕竟,很快我也快到我父母当年生我时的年纪了。于是,似乎一个人的一生大概是什么样子,一生大概什么个流程我觉得我也大概算是全见过了。
这个时候,不需要太复杂的哲学,我只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我就知道,我现在走的路不是我将来想走的。
走向这条路,好像安心一点点。(虽然我确实听说了很多令人不安的例子)
至于为什么总结成“家庭和关系”这么一个有点抽象的概念作为优先级。
首先,是防自己一手,避免因为大方向的转变而导致自己草率的成立一个家庭。毕竟我觉得我是意识到了重要性,那么既然重要,那么就应该慎重。
其次,晚了啊。这个时候,这个年纪了,我再来谈什么慎重,那怕是别考虑家庭的事情了。有机会,趁着自己还活着,多和朋友聚聚。
两个点一结合,那确实就是这么个抽象的结果。
方向虽然现在看有点抽象,未来看可能也有点抽象。但是对比之前的方向,总不至于南辕北辙。不行就再调。
自我认识
如果说“家庭和关系”是由内而外的调整。因为首先是自己的感受感觉到不太对,然后再仔细想怎么推动改变。
自我认识与和解这个,算是由外而内。
主要的问题是,抽象的探索已经不可持续了,继续深入只会导致更多问题。
举个例子,我已经知道了,过度的自信会导致刚愎自用等等问题;过度的自卑会导致唯唯诺诺踟蹰不前等等问题。所以我也知道要找一个平衡点。
这个时候,继续探讨两个极端中间的某个点的利弊虽然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其实并不能带来任何进展。
因为更重要的是,我在哪个点?
自我认识的优先级排到第二。主要是因为这个转变没那么大,本身靠惯性就能有一定的推进。
自我和解
自我和解和自我认识是分不开的。
毕竟,我这么决绝,不能和解那就push自己改了就是。
我对自己的push,从本质来说,是一个摧毁自我,然后再重建的过程。
并不是摧毁重建不好,而是至少要有一个度。就像一个城市,如果稳定拆除其中1%的旧楼,那么城市居民能够有稳定的住房。但是如果集中拆除其中90%的楼,那么必然引起住房供给不足。
我需要减少对自己push,更放松一些。
常年的大拆大建,对“自我存在性”的负担太重了。
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知道xxx对,那么我就要强制执行xxx。如果我本来也认同xxx也没用,因为我本身并不可靠,所以就还是强制执行xxx。于是因为总之被强制执行xxx,所以不论我对xxx的态度如何,我都不会开心。久而久之,一方面我也懒得管我自己对xxx的接受度如何,二方面永远都是难受。
这个和自我认识是一体两面。也排并列第二。
为什么放任其他项
财政
还是刘邦这句话:我TM放松放松怎么了?
另一方面,财政已经越来越不依赖于我自己搞什么四季常服不过八套了。
总之,财政系统的目的不正是让我有一天可以再也不考虑财务问题吗?
虽然现在离这个的距离还很远。但放松点管制还是合理的。
神学
太慢了。放任自然发展可能是更好的结果。
就最近的情况来看,现在的信心还是太弱了。如果真的把什么重大的事情和信心联系起来,一旦出问题,信心很容易动摇。
其根本问题就是人为干预太多了,不如自然一点。
工作
工作之前本身也算是财政的延申,自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优待。加上在现在的公司的时间太短,论感情也论不上。
坦白来说,和当年我决定信基督的时候一样。我觉得我疯了,我周围的一些朋友也是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我。
现在,一样的,我也觉得怕不是有什么东西推论的不对。不一样的是,我老了,而且这次不是财政主导,而是我自己来。
前路漫漫,不知道会走向哪里。